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

陪伴

今天有個家長告訴我孩子上小學後變得愛說謊了,爸媽的擔憂可想而知。但這是常見的,尤其是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不適當的事情,接下來可能會受到處罰時就會出現說謊的行為,而這行為背後最大的目的在於「避免承擔責任」。

同樣在今天,一個孩子在下課時間從操場回到教室告訴我,他發現一個同學手指紅紅的,好像會痛。但他好意提醒同學去健康中心給護士阿姨看,但同學一直玩,不肯聽他勸,還說他很擔心,所以不放棄,一直試圖阻止同學遊戲,跟他去健康中心。最後同學仍不領情的說:「走開啦!不然我要揍你喔!」孩子驚慌的訴說,我的內心滿是不捨,不捨孩子的純潔與善意被回報以粗魯與不解;同學粗魯回應固然不對,但我同時也擔心,擔心孩子的執意從善是否在當時給那位同學感受到的是不堪其擾!事後也證實同學並沒有受傷,也沒感覺不舒服,他玩得正開心,不想一直被干涉。

孩子進小學後,環境心態與步調自然不同於幼兒時期。他們正面臨社會化過程中的另一個不同於幼兒的階段,自然不要再以幼稚園時期的觀點來看待他們。坊間對於親子教養叢書、刊物、論點、派別也是百花齊放,那叫為人父母的何所適從呢?孩子的成長都依本來的面目在天地間茁壯。如同萬物都有其本質特色,實在不是有固定統一的模式可以依循。但天地無偏愛,讓萬物自行榮枯。一棵樹從枝繁葉茂到枯槁不堪,一朵花從爭奇鬥豔到隨風飄零,各有自己的季節。孩子的成長因有著父母的陪伴就在此又與萬物大不同了。因應社會人群,孩子要慢慢立足其間,他們必須學會妥協、權謀、退讓、爭取、尊重......;面對未來幸福的創造與追尋,孩子必須同時具備誠實、負責、勇氣與善良......。
我們同為父母,除了觀察感受提醒陪伴,別無他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